![]() |
?网站首页?作协动态?文坛广角?作家风采?文学评论?作家在线?诗歌家园?散文天地?小说园地?校园作家?文坛撷英?报告纪实?长篇连载?历史文化? |
![]() |
![]() |
您现在的位置:?bet36官网下载_bet36体育备用_bet36备用bet36备用 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主办?>?历史文化?>?正文 |
|
|||||
陈??武:上海“葺芷缭衡室”时期的俞平伯 | |||||
作者:陈??武????历史文化来源:本站原创????点击数:3338????更新时间:2013/8/1????![]() |
|||||
? 上海“葺芷缭衡室”时期的俞平伯 陈武 为挹馀暄拥薄绵。 懒妆云髻挂钗钿。 瞢腾乍醒秋蛙热。 灯火寒明恋似年。 这是俞平伯年轻时写的一首七绝。当年他在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,从1923年6月接受上海大学教务长邓中夏聘请算起,总共八个月。事实上除去两头的暑假和寒假,只任教一个学期。时间虽然不长,在俞平伯人生履历中,却是较为重要的。他身边的同事中,有现代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陈望道、田汉、沈雁冰等,还有叶圣陶、王伯祥、郑振铎、曹聚仁、江绍原等诸多好友。 俞平伯在上海大学中国文学教的课程,主要有《诗经》和小说两门课。而他讲授中国小说的课,还受鲁迅《中国小说史》讲义的影响。讲《诗经》是他的强项,甚至可以说是驾轻就熟,所以,俞平伯在上海甫一住定,就把自己位于闸北永兴路上的居室,命名为“葺芷缭衡室”。这个室名,也和《诗经》有关,俞平伯研究专家孙玉蓉在《俞平伯的室名》里有很细的介绍,转引如下: ……它取自《楚辞?九歌?湘夫人》中的“筑室兮水中,……芷葺兮荷屋,缭之兮杜衡”句,意即用“芷”这种香草覆盖筑于水中的荷叶屋,用“杜蘅”香草缠绕在屋上。小楼上的居室何以会“葺芷缭衡”?不过是作者想象中 如此详细的文字,不需我再绕舌了。我要记述的是,俞平伯葺芷缭衡室半年时期几个重要片段。 一是和《小说月报》的关系。众所周知,《小说月报》在文学研究会接管之前,已经是很有名的杂志了。它创刊于 1910 年 7 月,每年一卷,每月一期。刊登的内容,以“鸳鸯蝴蝶派”作家的作品为主。这一派作者,高手很多,张恨水、包天笑、徐枕亚、程小青、秦瘦鸥、周瘦鹃等都是一时名流,还影响了后来的张爱玲。他们文学的宗旨,是以“消闲”、“趣味”、“游戏”为主,深受市民阶层的欢迎。但是,沈雁冰(茅盾)接手任主编后,由于文学观的不同,“完全不用他们的稿子,并在《小说月报》上提倡写实主义文学,抨击鸳鸯蝴蝶派,引起他们的怨恨。”(沈雁冰语)沈氏这一行为,名为革新,实为用一批作家,取代另一批作家,或用一种文学观取代另一种文学观。沈氏能有这个底气,是因为他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,稿子不成问题。这样招致的结果就是,坚持没多久,杂志就办不下去了,只好辞去主编职务。接手这个杂志的,就成了郑振铎,也是文学研究会的另一员干将。郑氏和俞平伯关系很好。俞平伯在接受上海大学聘请后,写作的《读<毁灭>》,就发表在 二是和曹聚仁就释《诗经·卷耳》的一场小争论。俞平伯向来不善于和文艺界同行进行争论。两年前,俞平伯的诗论《诗底进化的还原论》发表以后,周作人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疑义,梁实秋的反应则更为激烈,写了一篇《读<诗底进化的还原论>》,对俞平伯以“向善”代替“美”为艺术的观点,提出批评。闻一多和梁实秋是好朋友,经常互相交流关于新诗的评论,闻一多也赞成梁实秋的意见。当俞平伯的《冬夜》出版以后,闻一多也写一篇《<冬夜>评论》,他批评道:“诗本来是个抬高的东西, 曹聚仁在俞平伯的关于《卷耳》文章发表后,立即写一篇文章,《论<卷耳>诗旨——与 曹聚仁毕业于浙江一师,对老师俞平伯十分敬重,他曾在《我与我的世界》里,这样描写过俞平伯:“我还记得俞师初到一师时,穿了一件紫红的缎袍,上面罩了一件黑绒马褂,颇有贾宝玉样子,风流潇洒,自是浊世王孙公子。他在一师住得不久,只有半年便离开了。”这段文字,是俞平伯早期形象的重要描写,极其珍贵,俞平伯当时虽然只有二十出头,名士风度已经尽显。要知道,俞平伯当年在一师执教,他的学生有的还比他大,他能镇得住学生,没有点真本事是不行的,和俞平伯同岁的曹聚仁,就这样说过,“ “葺芷缭衡室”时期的俞平伯,正是他创作的旺盛期之一,他不仅写作了《读诗札记》里的大部分篇章,还写作了名篇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(暑假在北京作)、《陶然亭的雪》等,准备重印他喜欢的《浮生六记》,和周作人、朱自清等八人诗集《雪潮》,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第四次印刷出版。年轻的俞平伯还做一件极有意义的事,即把1902年和曾祖父一起在曲园的合影,铸版印制了数十张,分赠给亲友,鲁迅也得到了一张,是由孙伏园转交的。这一举措,才使这张珍贵的照片得以永久保留。 俞平伯在上海大学执教时间虽然不长,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,却不同寻常,创作、学问双丰收,是他生命华章中极期重要的乐章之一。 陈武, (编辑:王军先) |
|||||
历史文化录入:admin????责任编辑:admin? | |||||
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
最新热点 | 最新推荐 | 相关文章 | ||
杨光玉:镜花水月盐结缘—板… 陈士军:东海水晶文化的历史… 郝海夫:行走在南城古街 姜??威:与名家的亲密接触(… 郭战平:林廷玉和海州八景 诸葛绪德:连云老街也有我的… 张文宝:清澈流水 刘守迎:走近朱路 |